该声明表示,有证据表明,Meta的子公司Facebook未能保护其用户的隐私和数据,而扎克伯格亲自参与其中,并促成了Facebook对用户数据的松懈监管和误导性隐私协议的实施。最终,这导致如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第三方公司,从Facebook上获取到了8700万美国人的个人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来操纵2016年的选举。
声明写道,“在2016年总统大选前夕,在扎克伯格先生的控制下,Facebook允许第三方推出一款声称是‘个性测验’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此前,剑桥分析公司就曾被媒体曝光以不正当方式从Facebook获取上千万用户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结果精准推送广告,帮助特朗普赢得2016年的选举。
拉辛表示,“这一史无前例的安全漏洞暴露了数千万美国人的个人信息,扎克伯格先生的政策加重了Facebook不当行为的程度。这起诉讼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包括CEO在内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对其行为负责。”
据了解,Facebook此前就曾因数据泄露给剑桥分析公司而面临政府审查。2019年,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因该事件对Facebook提出指控,并要求该公司遵守新的管控措施,对影响用户隐私的决策实施更严的问责制度。《华尔街日报》报道称,Facebook已同意支付50亿美元以和解FTC的相关指控。
扎克伯格被指数据泄露遭起诉2
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的母公司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被美国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卡尔·拉辛起诉,拉辛指控扎克伯格直接参与了导致与剑桥分析公司相关的数据泄露决策。
拉辛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有证据表明,Meta的子公司Facebook未能保护其用户的隐私和数据,而扎克伯格亲自参与其中,从而直接导致了相关数据泄露事件。
据了解,剑桥分析是英国一家数据分析公司,也是此前Facebook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的主角。2018年3月,Facebook承认,剑桥分析公司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违规获得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信息,并成功地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后来,Facebook经调查发现,最多有8700万用户的信息被剑桥分析公司不当分享。
2018年12月,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拉辛对Facebook提起起诉,称Facebook误导用户之举触犯了特区的《消费者保护程序法》。2020年10月,拉辛又称,对该案内部文件的持续采访和审查显示,扎克伯格在一些关键决策中扮演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扎克伯格及其Facebook遭遇用户数据安全的起诉事件并非偶然,此前也有多家互联网公司及其高管因侵犯隐私问题陷入法律纠纷。
2021年2月26日,Facebook所涉“史上最大隐私诉讼之一”结案,该案因涉嫌未经用户许可收集和存储用户面部数字扫描信息和其他生物信息,这家社交网络巨头被迫以支付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来解决这场历经6年的集体诉讼。
2020年11月,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也因侵犯隐私问题与美国官方部门达成和解。在指控中,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称,Zoom至少从2016年起就误导了消费者,即过去四年里向用户承诺了公司并未提供的数据加密级别。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Zoom员工必须每隔一年审查其产品是否存在任何安全漏洞,若此后再违规,每次将面临约4.3万美元的罚款。
而互联网公司高管因在数据泄露中未充分履职甚至参与、或非法处理相关事件而被起诉也并不少见。2020年8月,Uber前首席安全官乔·沙利文因隐瞒数据泄露被起诉。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就沙利文涉嫌向联邦执法机构隐瞒黑客攻击并向其支付高额“封口费”一事发布起诉书,在此前妨碍司法和故意隐瞒重罪两项罪名以外新增了第三项指控——电信欺诈。
据悉,2016年10月,黑客成功窃取5700万条Uber司机和乘客的个人信息,时任Uber首席安全官的沙利文在知悉后选择隐瞒该事件,以“安全漏洞赏金”的名义向黑客支付价值10万美元的比特币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要求黑客不获取和存储Uber数据且不对外声张此事。
针对本次对扎克伯格的起诉,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拉辛强调:“这一史无前例的安全漏洞暴露了数千万美国人的个人信息,扎克伯格先生的'政策加重了Facebook不当行为的程度。这起诉讼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它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包括CEO在内的企业高管必须对其行为负责。”
扎克伯格被指数据泄露遭起诉3
当地时间23日,美国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卡尔·拉辛对Facebook母公司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提起一项诉讼,指控其直接参与的公司政策决策导致了与“剑桥分析”公司相关的数据泄露。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4月10日,美国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商业、科技和运输委员会举行的联合听证会上作证,并就Facebook数据被滥用等问题道歉。 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报道称,拉辛2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证据表明,Facebook未能保护其用户的隐私和数据,且扎克伯格亲自参与其中。Facebook的这一失责行为直接导致“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该诉讼称,扎克伯格对Facebook关于数据共享等领域的内部政策提供了直接意见,并亲自审核了某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使用。
多年来,拉辛办公室一直就数据监管和泄露问题指控Facebook。根据拉辛办公室的说法,23日再次对扎克伯格提起诉讼,是因为在与Facebook相关的案件诉讼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证据。
拉辛说:“这起诉讼不仅是有根据的,而且是必要的,它发出的信息是,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的企业高管要对其行为负责。”
2018年3月,Facebook卷入数据泄露丑闻。有报道称,名为“剑桥分析”的政治咨询公司不正当地访问了870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数据。这家公司为特朗普2016年总统竞选提供了服务。随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Facebook展开调查。2019年,该机构与Facebook达成和解协议,对后者开出50亿美元的罚单。
23日,Meta股价盘后跌幅超过7%。
扎克伯格:被美刊评为“年度恶人”,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几天在高强度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条有趣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元宇宙概念的鼓吹者,曾被誉为世界第一互联网企业家的 扎克伯格,荣膺美国刊物《新共和》推选的 “年度恶人” 。
从令人敬仰的商界巨子到人人唾弃的终极恶人,扎克伯格究竟做了什么,他又为何如此招人忌恨?
1984年5月14日,扎克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白原市 一个富庶的犹太人家庭 ,从小衣食无忧的他早早接触到了当时还算新颖的微型计算机技术。
少年时期,他有钱的爸爸特意请来了知名软件开发者 大卫纽曼 做他的家庭教师,和扎克伯格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大卫纽曼惊奇地发现这个少年有着万中无一的编程天赋, 给他扣上了一顶“神童”的高帽。
有了大卫纽曼的背书,再加上有钱老爸的多方运作,小扎克伯格的校园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中学毕业后,小扎成功申请到了 哈佛大学 的入学资格,并跟随犹太学术大拿阿尔法英普森学习心理学和运算科学。
或许是好好先生当得太久,读了大学后的扎克伯格,亟需释放自己的天性,大二的时候,扎克伯格和同学一起,开发了一个名为课程匹配的程序,旨在根据用户用户逻辑来协助学生选课,这款程序很快就受到了哈佛学生们的欢迎。
首战告捷后,扎克伯格愈战愈勇,又紧接着推出了一个交友程序,让同学们可以在一堆照片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选出谁是哈佛校园里的最“辣”之人。
成功捣鼓了两个程序后,扎克伯格意识到社交媒体是未来网络行业的蓝海,2004年,扎克伯格觉得自己已经把大学课程给玩穿了,于是和传统意义上的“硅谷精英”一样, 果断从哈佛辍学,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在先前两个程序的逻辑基础上,扎克伯格和室友创立了facebook,在MSN等线上聊天室失落的时代,facebook的出现满足了互联网用户的交友需求,不错的功能和优秀的用户体验让facebook很快就在一众网络社区中站稳了脚跟。
作为一款全球性质的社交产品,facebook在2010年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了4亿,在线人数也已经达到了一亿,早在2009年,facebook就已经实现了正常运营,不再依赖于金融资本的风险投资。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将正式上市shadowx安卓版,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4.21亿股,超过了当年谷歌上市的规模。 而扎克伯格本人的财产也一路飙升,身价达到了300亿美元。
截止至2021年底,扎克伯格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凭借1345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美国富豪榜的第三位。
对于超级富豪而言,钱对于他们只是一个数字,好的名声才是他们商业帝国永存的条件。
扎克伯格自然也不例外,他组织了一批精锐的律师团队,为他打造了 一套近乎完美的人设 。
接地气和慈善是两个贴在扎克伯格身上的显著标签,作为一个身价过千亿的顶级富豪,扎克伯格在日常生活中, 总是穿着一身程序员标准套装,不着华丽的外饰,不戴价格高昂的奢侈品。
靠着一身“简朴”的装束和“谦逊”的性格,扎克伯格获得了各方媒体的好评,其名声和创业过程也漂洋过海来到东方,成了各路博眼球杂志中的“白手起家的富豪”。
接地气的人设让他博得了民众初步的好感, 而慈善事业则让他的“地位”又登上了一个台阶。
2012年,28岁的扎克伯格向慈善机构捐赠了价值4988亿美元的facebook股票,这些股票捐给了硅谷社区基金会,用于 社会 教育和医疗建康。
2013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将捐赠1亿美元,赞助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公立学校修缮项目,此举创下了美国30岁以下年轻人慈善捐款的最高纪录。
在接地气和慈善两种完美buff的加持下,扎克伯格成了 社会 舆论和大量年轻人眼中的“精神领袖”。
但我们都知道,人设这种通过团队精心包装的产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崩塌,你只要还是一个“人类”,就一定有露馅的那一天,小扎自然也不能例外。
率先崩塌的,就是小扎同学的接地气人设,作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互联网企业家,人们早已将他的名字和facebook这个品牌联系在一起。而扎克伯格也不能像传统的超级富豪那样大隐隐于市,做一个身居幕后的操纵者, 他必须要在镜头前“表演”,从而维持其品牌的活跃度。
每年的农历春节,扎克伯格都会带着他的华人老婆出镜,在自家Facebook上传几张和家人
一起包饺子的照片。
然而照片中的扎克伯格,无论是胳膊上还是衣服上,都看不到一丁点面粉的痕迹,明显的摆拍痕迹再配上一副机械感十足的诡异笑容,直接把恐怖谷效应拉满了。
一次两次的作秀瑕疵还可以说是工作失误,但每年都几乎上演同样的剧本,只能说扎克伯格已经把“作秀”当成了例行公事,网民对他的看法是什么,他根本不care,只要能维持好投资商的印象就行了。
如果说作秀穿帮只是无伤大雅的小插曲,那真正触犯各国网民逆鳞的,是小扎 两面三刀的人品性格 。
商人嘛,两面三刀是赚钱的工具,不寒碜。但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就得在私底下解决。2016年,扎克伯格到访中国,一心想把自己的互联网理念传播至中国,并与多位国内网商大佬相谈甚欢,某些媒体也是不吝赞美之词,将扎克伯格描绘成架起中美两国年轻人交流的桥梁。
完成访华之旅,回国后的扎克伯格又立起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设,并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但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商人开口夸人,无非是你与他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罢了。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尤其是Tik Tok在欧美地区的大火,让扎克伯格感到了空前绝后的危机。
作为一款运营了将近20年的社交媒体,facebook的用户体验还停留在论坛和空间形式,而主打短视频的Tik Tok可以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在十几秒甚至几秒的时间内就能达成社交需求。因此,Tik Tok获得了大量欧美青少年的青睐。
对于一款社交媒体而言,失去了年轻人的拥趸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面对Tik Tok的强势进逼,传统商业手段已经没法让扎克伯格重夺社媒优势,于是他选择另辟蹊径,来挽回衰落的传统社媒。
这条蹊径不是别的, 就是当代美国人的传统艺能——反华。
2016年,政治素人特朗普在大选中异军突起,夺得美国总统的宝座。作为一名行事极端的右翼民族主义者,特朗普甫一上台,就打着制造业回流的旗号,悍然对华发动了贸易战争。
两国贸易战打响后,特朗普政府需要 科技 企业出面,来为他的“暴政”背书。
扎克伯格见良机已至, 在听证会上大肆指责中国 科技 企业窃取美国的 科技 成果,如一个怨妇一般,向美国当局哭诉Tik Tok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危害, 最终导致了美政府对Tik Tok的强烈打压,被纳入了不受美国政府信任的实体之一。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扎克伯格露出了他深藏许久的獠牙,也正是在这一刻,扎克伯格最后的伪装被撕得粉碎,也让先前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看清了什么叫真正的虚伪。
然而,扎克伯格抹黑中国的行动并不能挽回facebook在社媒竞争中的颓势,在短视频领域,扎克伯格不是Tik Tok的对手。在传统社交媒体领域,facebook也远远落后于推特。
与品牌衰颓一同来的,是接踵而至的负面新闻。
2018年3月17日,剑桥分析公司和facebook合作,窃取了5000万脸书用户的信息。
短短三个月后,facebook又曝出1.2亿用户面临数据泄露的风险。
十几年的运营和服务器维护让facebook的系统早已变成了屎山代码,大量漏洞层出不穷,隔三差五就曝出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
上述的负面新闻还只是facebook的冰山一角, 作为一款基本没有什么正常监管的“自由”社交媒体。 Facebook上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犯罪信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暴乱背后,暴徒领导者大都通过社媒上的集群来下达任务,这也导致部分国家对facebook及其附属的软件进行封杀。
对用户的不负责,无视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让facebook成了法外狂徒组织犯罪的不二之选。
而在脸书公司内部,扎克伯格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2021年10月5日,一名向美国执法部门举报Facebook的前雇员日前接受了美国某电视台的采访,这位员工表示, 扎克伯格对外构筑了一个完美的谎言,facebook的程序员和监督会在扎克伯格的授意下,对极端内容不予理睬。
这些极端内容已经超出了道德方面,涵盖了种族灭绝、种族屠杀等骇人听闻的言论。
更要命的是,Facebook还在美国大选期间,扮演了煽动性角色,利用算法将炮制的政客黑料顶到热搜首页,间接影响选民的判断。
而在公司内部,扎克伯格根本不是一个谦逊的“翩翩公子”, 他通过Facebook的双重股权结构,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投票权,将整个公司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在日常工作雷霆小火箭下载官网手机版,他几乎不会采纳下属的意见,擅长使用职场pua技术来压榨员工,甚至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不和,踩一捧一,从而达到下属内斗,自己坐收渔利的最终目的,先前因抑郁自尽的Facebook前员工,正是扎克伯格职场PUA的牺牲品。
面对接二连三的黑料,扎克伯格团队的危机公关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听证会上面对美国政客们的质询时,他的一举一动实在是过于冷静,成了网友阴谋论中按程序行动的机器人,被扣上了一个反人类的帽子。
随着自身形象的崩塌,扎克伯格亟需对facebook进行品牌重构, 在2021年底,他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并大力推广所谓的元宇宙。
在看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概念时,我不由得长叹一声,难道这些互联网大佬,都没有玩过mmorpg网游吗?
虽然vr、云电脑、人工智能都被扣上了智商税的帽子,但这些新兴行业好歹有对应的设备,只是技术不成熟。
你扎克伯格连个脑后接口这种基本技术都拿不出来,指望几个画质极低的“劣质 游戏 ”,就能给用户创造一个具有真实体验的虚拟世界吗?恐怕这又是处心积虑的割韭菜之旅罢了。
从商业巨子到人人唾弃的恶徒,甚至成了杂志票选的第一恶人。
扎克伯格能沦落至此,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步入21世纪后,不少互联网创业者热衷将自己的形象和公司的形象挂钩,甚至走向台前,担任起企业的代言人。
此举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利益,但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聚光灯下,稍有不慎,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糟糕后果。
1、环球网:《扎心了,扎克伯格被美国刊物评为“年度恶人”》
2、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从“年度风云人物”到“年度恶人”,扎克伯格的口碑还能翻身吗?》
3、川观新闻:《扎克伯格,怎么就成了“恶人”?》
扎克伯格的经典语录
喜欢穿着T恤、牛仔裤和球鞋,一头棕色卷发、一咧嘴就在一张娃娃脸上露出一对虎牙的27岁年轻人,用自己的方法改变了全世界人的交友方式。他就是全球最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也是历来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在今年《福布斯》2011美国富豪榜中他以106亿美元排第14名。他曾被业界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乔布斯“遗产”继承人的互联网新秀。
以下为马克·扎克伯格的经典语录部分整理:
1、成功没有捷径。他说:“开设一家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或是开发一款像Facebook这样的产品,需要决心和信念。所有值得做的事都是十分困难的。”
良好关系至关重要。他说:“专注于与所爱的人建立良好关系,没有人能够一臂擎天。伟大的友谊令生活富有乐趣和意义。”
做你爱做的事。他说:“如果做你所爱的事,在逆境中依然有力量。而当你从事喜爱的工作时,专注于挑战要容易得多。”
——扎克伯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一所中学发表主题为“不要再说‘我不能’”的演讲。
2、不能靠一时的灵感或才华,而是需要一年又一年的实践和努力。凡事了不起的事情都需要大量的努力。
——扎克伯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一所中学发表主题为“不要再说‘我不能’”的演讲。
3、很多公司都会开发类似于视频聊天这样的功能,但Facebook的竞争对手还必须要首先打造自己的社交图谱。Facebook的工作就是保持创新。
——7月6日,MySpace创始人兼前总裁汤姆·安德森撰文披露,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宣布推出视频通话功能时,对Google+带来的挑战做出回应。
4、两件事你需要关注--第一,保持现有的;第二,持续发展。我们现有的就是完善的应用程序,我们要保持这种风格,不靠噱头和花招。同时,要在不破坏现有水准的前提下,关注那些持续发展的、容易扩大规模的产品或趋势。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5、我要做很多类似的.决定,而且要靠直觉判断。我一直努力以最学术的态度去谨慎思考不同方式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但多数时候,你必须先确定目标,知道你要什么,然后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6、我要找的人得具备两个特征,第一是高智商。你可以聘请一位有10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这个人如果做了10年软件工程师,可能这辈子都会做这行。(经典语录 )这样挺好,这种人很能干,对公司很有帮助。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聪明过人但缺乏工作经验,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也能在短时间里做很多事,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做不了这些事。第二种人是我迫切需要的。
第二,要对我们的事业有认同感。一个人无论多聪明并极富效率,但如果缺少认同感,他不会真正努力。我从斯坦福挑选了几个工程师,他们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但绝顶聪明,同时很想从事这个行业,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譬如创建Facebook相册。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比很多资深程序员更具价值。
——2005年10月26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7、在Facebook里,有一点我十分关注,就是友好的企业文化,大家都泡在一起,我不让员工花20%的时间去进行各自的项目,我让他们都呆在一块儿。我是说,我不是让他们非得成为朋友,而是,你懂的,我不能强迫大家在工作之余也都在一起,但可以让他们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觉得更舒服,交流得更自由,这不是一个很正式的规则,我觉得就该是这样,想都不用想,这样一来,我们就营造了一种文化,使人们可以随意交流,而且让他们能够比在官僚的机构中,或者比在个人观点不被重视的地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因为交流更顺畅了,思想互相碰撞,最终就会有人开始着手做些什么,这样就行了。
——选自斯坦福大学公开课Facebook创始人扎克“自由时间孕育自由思想”的创业演讲
8、很多公司经营的网站都声称立足于社交网络,他们的网站大同小异,提供的都是约会地点、媒体信息集萃,或者交流社区类似的信息,但是Facebook旨在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肯定不会效仿站,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网站上消耗时间。我相信Facebook未来一定有盈利的。
——面对未知的未来,扎克伯格表示很有自信
9、我想你得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前景,你得有一个研发团队,他们可以一起开发你正在开发的产品,然后你就需要一个财务部,或是其他什么你以前觉得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去运营一个网站,使设施运转起来,来维持一个二三十的开发团队,有了人手之后,你就要去监督他们的工作,但不能过分控制他们。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我们雇佣他们是因为他们有着绝佳的点子以及独立研发的能力,但你还要保证这些点子和产品与标准相符,或是在产品和研发方面都很出色,有点异想天开吧。
——选自斯坦福大学公开课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演讲谈团队管理
10、这不是钱的问题,它是我的孩子,我想将它一手带大。
——扎克伯格曾回绝雅虎前首席执行官塞梅尔的收购报价时表示
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
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
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扎克伯格
12岁那年,当其他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当中时,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当同学都想着如何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时,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创建了名为Thefacebook 的网站,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科技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
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美国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窃取知识产权官司。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要求赔偿10万美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被谷歌收购的传闻。
2006年随着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出现了Facebook会被一家大型媒体网站收购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否认这些传闻。他已拒绝9亿7500万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知还有谁愿意出高于这个的价格收购Facebook。分析师Steve Rosenbush猜测是维亚康姆(Viacom)。2006年9月,Facebook和Yahoo开始进行关于收购的认真谈判,价格约10亿美元。同年10月,随着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有传闻说Google开价23亿美元欲从Yahoo手中抢购Facebook。
在运营过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正是由于他的决断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物评价
扎克伯格作为Facebook创始人兼CEO,日常工作不在少数,但他依然坚持在工作之余读书,扎克伯格希望看书的同时,好好思考下Facebook的未来,也塑造自己新的思维模式,也许扎克伯格觉得,常识观点对思考社交媒体广告策略能产生一定启发,所以从书中寻找黄金屋,从别人的观念里获得启示,不失为明智之举。
他勤学好问,常常跟着他认识的最好领导人,并大量阅读相关主题的知识。他还联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其他人,那些人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为新行业发展建立了平台。扎克伯格像海绵一样学习,并天生好奇。他不耻于承认他的无知,也不害怕提出困难的问题,“为什么?”是他最喜欢说的。
2021年12月27日,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美国一杂志刊物《新共和》杂志评为“年度恶人”,他创建了“世界上最糟糕的网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