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Facebook二号人物桑德伯格离职,她为何会做出这一决定?
因为她想往别的方向发展,所以就提出了离职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可想而知她也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我挺佩服这样独立的女性。
Facebook高管重申,我们是科技公司 不是媒体公司你怎么看?
facebook确实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一家媒体公司,他说的很正确。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媒体公司。
我举个例子:你们市的广播公司、电视台、或者XX传媒公司,这些都是典型的传媒公司。这些公司都具有共同的特征,以运营为主,要是是面向观众传播一些信息,而自身没有任何技术手段,同时也不具备技术实力,业务线单一,仅仅有传媒一条路线。
但是facebook与上面的任何一条都不符合,仅仅是facebook上有一些传媒号,就好像如今的微博认证一样,所以有人会误以为facebook是一家传媒公司吧。
facebook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
facebook研发的无人机,计划遍布全球,目的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可以上网;facebook的项目hhvm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科技公司用于开发。
光上面两点就可以打败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科技公司,所以更不要说facebook是不是传媒公司这种话了。
facebook是一家十足的科技公司,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是一个顶尖的工程师,当初写出了facebook;要知道facebook的月用户量保守估计有16亿,在如此大的用户量冲击下,当你浏览脸书的时候是不是什么感觉都没有,这都得益于facebook的项目hhvm,hhvm是facebook为了解决当初php解释性语言性能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php为c++之后编译成二进制代码执行,将php的性能至少提升了2-3倍,现在国内都有很多科技公司在使用facebook的hhvm引擎,可以说是不仅仅方便了facebook自己的产品,同时造福了全球开发者和公司,可以说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
所以说,facebook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一家让人尊敬的科技公司,也是全球IT研发人员的梦想公司。
小米前高管雨果·巴拉宣布将从Facebook离职,此举的背后是何原因?
小米前高管雨果·巴拉宣布将从Facebook离职,其背后可能是因为他在Facebook已经失去了价值。
就在此前的时候,根据相关的报道,Facebook的副总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已经宣布从Facebook离职,要知道,雨果·巴拉在Facebook里主要负责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业务。了解雨果·巴拉的人应该都知道,他的事业生涯可以说是非常牛的,他曾经是谷歌公司的产品管理团队副总裁,后来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小米公司,成为了小米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为小米公司的国际业务开疆拓土。不过,在二零一七年的时候,雨果·巴拉又离开了小米,进入Facebook公司,担任Oculus VR团队的负责人。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其实雨果·巴拉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率领团队一起完成了Oculus Go、Oculus Quest以及Quest 2,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又带着团队与Ray-Ban合作推出了相应的智能眼镜。值得一提的是,在二零一九年的时候,雨果·巴拉还率领团队建立了一个真正的AR/VR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并且现在这个系统也已经成为了Facebook Reality Labs的一部分。
事实上,早在雨果·巴拉加入Facebook之前,扎克伯格就对其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扎克伯格表示自己很早就知道雨果·巴拉。也正是因为如此,扎克伯格才会对其进行招揽。其实,雨果·巴拉之所以会离开Facebook,这应该也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他已经率领团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雨果·巴拉认为自己已经不能再为团队做更多的事情了。因此,雨果·巴拉才会离开Facebook,而Facebook也同意了。
走进 The Information:「信息」背后的信息
今年夏天某日,纽约苏豪区某豪华顶层公寓,在铺着仿真草坪的屋顶上,一群科技界高管、投资人、及二线明星浅酌细嚼着身穿白色制服的服务生送上的香槟和迷你玉米饼。奥普拉的挚友、CBS 早间节目「This Morning」的主持人 Gayle King 也在场,俯瞰欣赏着伍斯特街乃至整个曼哈顿的景色,同时与美国在线前 CEO Jon Miller 谈天说地。
这些人聚在一起是来向33岁的前《华尔街日报》记者 Jessica Lessin 致敬的。在以广告为支撑的网络新闻媒体寻求新的生机来源的时候,Jessica 创办的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 可能会成就一个全新的数字媒体楷模。
与一般网络新闻媒体不同,The Information 正是以逆流而上、传统老派的做法赢得了关注:推行价格不菲的订阅费,一年399美元;几乎不通过社交媒体做宣传(至少对比其他电子版至上的新闻网站);践行传统新闻编辑室的行业精神,鼓励记者撰写数量少但有深度的报道,而不是频繁推送速成且浅薄的新闻热点。The Information 的制胜招数是严谨地追踪商业动态,比如:Snap Inc.的 IPO 计划、Uber 董事会议室里的艰难决议、对智能家居公司 Nest Labs 创始人的详尽报道等。
然而,成功却使 Lessin 招致不满,因为她与报导对象的关系过于密切。
尽管 The Information 不如 Vice 或 BuzzFeed 受欢迎,也不像 Recode 根植于互联网商业报道(Recode 的联合创始人 Kara Swisher 在硅谷几乎不可避免地被认为是 Lessin 的对手),但显然它正在留下自己的印迹。目前团队人数接近20名,亚洲分部于近期落成,过去一年中订阅用户增长了一倍有余。最近,The Information 还宣布了未来的扩张计划,其中包括为大牌投资人打造内容和服务应有尽有的 VIP 会员订阅计划。
成功让 Lessin 在硅谷的统治阶层中收获了不少支持者,但也令她招致不满,因为她与报导对象的关系过于密切。此外,网站的会员模式加上像屋顶派对这类活动的点缀,把 Lessin 推到一个诡异的立场上——那些她本应将其推下神坛的对象小火箭 下载,却同时成了她的金主。
在 Lessin 于旧金山 Pacific Heights 街区举办的启动派对上,硅谷一线精英包括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前 Twitter CEO Dick Costolo、以及 Brit Co. 创始人 Brit Morin 纷纷现身,身着金色亮片连衣裙的 Lessin 宣布:The Information 将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报道新闻。Zuckerberg 随后在 Facebook 上私信她:「恭喜,我对此非常期待。」
对于 Lessin 而言,选择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是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美国政治新闻网站 Politico的联合创始人 Jim VandeHei 也会为他正在孵化中的新闻创业公司选择付费订阅之路,这个网站针对职业人群,预计明年初上线。媒体行业咨询人 Bernard Gershon 说,他现在建议所有生产内容的客户采用付费订阅模式,或至少采用广告和付费订阅的混合模式,不要只靠广告盈利。他说:「『免费』就是垃圾。」
想要加入 Lessin 的会员俱乐部,需要支付每年399美元或每月39美元的订阅费。订阅会员每天可以读到两篇报道,定期收到各式各样、世界各地的社交活动邀请(最近的分别在班加罗尔和旧金山举办):去时髦餐厅聚餐,到梦幻豪宅参加派对,比如在福克斯电视网(Fox Networks)高管Joe Marchese 位于纽约苏豪区顶层豪华公寓的轰趴,层出不穷。Marchese 把房子让出来办派对,只是因为「他是 The Information 和杰西卡的粉丝」。今年夏天,Lessin 为西海岸的订阅用户举办了电影《谍影重重5》的放映会。会员们还曾被招待参加动感单车健身俱乐部 SoulCycle 的课程,和她一起喝酒聊天。
The Information 成立已近三年,现金流良好,最受重视的11家科技公司中有10家是它的订阅客户。Lessin 没有透露订阅用户的具体数量,只提到去年一年订阅用户量就增长了一倍多;但据观察者估计,网站有近一万名用户,包括硅谷巨星 Zuckerberg 以及 Snap CEO Evan Spiegel。
和 Recode 的 Swisher 一样,Lessin 从《华尔街日报》入行(我也是在那里与她结识)。这两位女性无论在工作还是私交都与科技圈的上层人物有不少接触,但她们的风格几乎在任何方面都截然不同。Swisher 直截了当、不留情面——当然是以一种友好无害的方式;Lessin 则极度专注、高效务实(她花了五年多时间跟 TechCrunch 的创始人 Michael Arrington「交战」)。当与他人意见相左时,Lessin 更加冷静,从未恶语相加。
去年,Lessin 第一次与 Swisher 一起参加了《名利场》的「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拍摄。在安排妥帖的照片中,著名摄影师 Annie Leibovitz 让身穿黑色晚礼裙的 Lessin 站在20世纪福克斯 CEO James Murdoch 以及迪士尼 CEO Bob Iger 的中间。
The Information 的办公室位于旧金山市区一幢摩天大楼的三十七层,俯瞰金门大桥和恶魔岛,景色非凡。办公室风格现代,以白色为主色调,文件柜的明亮红色与之产生鲜明对比,跟 HBO 出品的美剧《硅谷》中的场景不无相似之处。网站共有十名全职记者,他们与工程师及负责销售、市场、运营等业务相关的同事并排坐在一起。
前一天,注册用户突然激增。运营经理跟 Lessin 解释,这是团队连续出招的成果:一家大公司签约订阅,加上免费阅读 Uber 独家报道的推广邮件初见成效。接下来她开了一个编辑会议,讨论做有关科技行业自由职业者的专题以及与大选相关的报道。Lessin 突然出去回答工程师总监的问题,他正在测试一篇新文章的网页。紧接着,她要赶去风投机构凯鹏华盈和新任 CMO 开会,向她介绍 The Information。下午,Lessin 的工作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写专栏、开会讨论新的办公地点、以及跟在中国新入职的员工开视频会议。
「这段时间我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Lessin 说,「我之前从来没做过 CEO,对我来说是最难的挑战。」
从七年级起,Lessin 就是一名记者,她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中学(New Canaan Country School)的英文老师带她入门,从做校报开始。2001年,她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全身心投入到新闻行业之中,报名加入哈佛校报《哈佛克里姆森报》(The Harvard Crimson)。
那时,扎克伯格也是在校生,比 Lessin 低一届。计算机科学当时还没有太火,Lessin 觉得她痴迷于技术的男朋友 Sam Lessin「书呆子」气很重,尤其当他兴高采烈地跟她炫耀在翻盖手机上接收邮件的时候。她起初拒绝在 thefacebook 上注册(即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在他上学期间的前身),直到 Sam 说服她如果不注册真的会后悔。
Lessin 大四那年,一边在写以 Walter Lippmann [1] 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一边开始在《华尔街日报》实习。她周四毕业,紧接着的周一便正式入职了《华尔街日报》。
范德希说:「从理论上说,Politico 和 The Information 本质是一样的。」
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几乎始于偶然。在经济组的实习工作快要告一段落时,Lessin 每天都坐在招聘编辑的办公室外,希望能锁定一个全职工作的机会。果然,她的毅力得到了回报。Lessin 拿到了为「个人生活」(Personal Journal)板块报导消费者技术的职位,并很快晋升,开始报导旧金山的科技行业。
那时,Lessin 的未婚夫 Sam 已在纽约科技圈占有一席之位,他的几个哈佛校友也已在硅谷成为耀眼明星,包括 Facebook 的亿万富翁 Zuckerberg 以及 Dustin Moskovitz,后者在离开Facebook 后成立了团队协作平台 Asana。2010年,Zuckerberg 收购了 Sam 的创业公司Drop.io [2] 但没有透露收购总价(在被收购之前,Drop.io 已获得融资近1000万美元),并聘请 Sam 担任产品经理。Zuckerberg 和他太太成了 Lessin 夫妇的好朋友,2012年,Zuckerberg 还为 Sam 在 Carmel 举办的婚礼上担任伴郎。
Lessin 的人脉有时也会引起一些摩擦。早期当她还在《华尔街日报》的时候,她就被现已关停的八卦网站 Gawker 的爆料搞得措手不及。Gawker 掌握了一段2008年的视频,视频中 Lessin 和她几个科技圈的朋友在去塞浦路斯度假的时候对口型假唱了美国摇滚乐队 Journey 的名曲《Don't Stop Believin'》。Gawker 斥责 Lessin 跟她所报导的行业走得太近。
这些针对 Lessin 生活安逸的控诉貌似对她有所影响。即使面对自己的员工,她也小心翼翼,避免炫耀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还在《华尔街日报》时举办的婚礼缄口不言。然而知名科技媒体Business Insider 还是捕获风声,拿到了名人遍布的宾客名单,并写了一篇名为《Facebook高管婚礼——本年度科技圈最大社交场》的文章。如今,Lessin 的 Facebook 推送展现出她精心雕饰的形象,大多数有关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工作相关的活动,以及庆祝员工入职纪念日,此外还有各种不同场合下老少皆宜的家庭照片,以及比如风筝冲浪、跳崖、打网球的片段回忆等。
对于任何采用创新订阅模式的服务来说,取得平衡都不容易;尤其当所做的生意需要打造一个稳定牢靠的社区,并且通常以报导的对象人群为主体的时候,既维系关系紧密的圈子,又保持锐利的报道风格需要时间才能兼得。以 Politico 为例,即使它已明显改变了报导政治新闻的本质、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发表重要激进的独家文章,但一直以来 Politico 却因其狭隘片面地报导华府而饱受非议。
Lessin 说,外界监督她的人际往来并不奇怪,对于任何一个在同一行业做了多年新闻报道的人来说都不可避免。她表示「这不会影响我」,并补充说文风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如果我们不写读者都知道的本该真实犀利的文章,就会对生意产生负面影响。你是靠犀利赢得尊重的,而不是无端吹捧。」
在传统新闻出版业做记者的挫败和沮丧使 Lessin 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彼时的《华尔街日报》正忙于解决自身的电子版及付费墙问题,但不妨碍她在那里的事业稳步上升。尽管如此,许多个夜晚,Lessin 和 Sam 激烈地讨论着各种想法,一心希望创造出一种更好的新闻商业模式。和Lessin一样的专题记者总是被各种事情牵扯,而花在写出价值高、影响大的新闻报道上的时间和精力则越来越少。
Politico 以及愿意为之付费订阅的忠实读者群体深深地吸引着 Lessin。尽管从 Business Insider 到TechCrunch,从 Gigaom 到 PandoDaily,免费的科技新闻遍地开花,科技网站不胜枚举,Lessin 仍然相信在科技圈有机会实践与 Politico 相似的付费模式。
VandeHei 说,「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像我们这样看待新闻行业。那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在努力获取能力范围内能获得的最大流量。而我们的想法是:只要关注具体的读者群体,为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愿意花钱买的内容,你就会有钱赚。所以,从理论上说,Politico 和 The Information 本质是一样的。」
VandeHei 反对生产「烂俗标题党」的网络媒体公司。在他看来小火箭账号购买2元,这些公司通过毫无价值的标题党文章埋下一个个「垃圾陷阱」。他坚信随着受众对影响和价值越来越看重,那些模式终将会被淘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数字广告模式都会失败。大西洋传媒(The Atlantic Media)旗下的新闻网站 Quartz 就依靠广告展示及原生广告、活动、和赞助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业务。七月份网站有两千万独立访问者,雇用近一百名记者。美国杂志《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七月份的报道称,按计划 Quartz 今年将顺利赚取三千万美金的收入,意味着网站至少能保证收支平衡。
但其他网站却步履维艰。广受认可的科技网站 Gigaom 因追求规模导致过度扩张而被迫关停;Mashable 裁员、更换主编、削减新闻报道,并把重心转移到视频上。Swisher 的 Recode 虽能举办各种令人羡慕的活动,但仍依赖网站的广告收入。把公司卖给 Vox 传媒 [3] 后,Swisher 勉强承认:「任何公司都比我们有实力」。
VandeHei 确定 Lessin 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过他认为 Lessin 起初定价时应该更大胆一些。他说:「其实400美元和800美元没什么实质区别。对于中间价位的订阅服务,价格比人们想的更有弹性。」
Lessin 的解释是,一开始定价最好体现出高端优质,而不是价格不菲但关注领域过于狭窄。「定价过高的话,我们就会错失有广泛兴趣、聪明好奇但又不是特别擅长某些领域的职业人士。」她说,「一年399美元的订阅费接近订阅完整版的《华尔街日报》,所以感觉挺合适的。」
但她还是抬高了价格。与 Politico 的风格相仿,The Information 新推出一种针对职业投资人包括对冲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经理在内的邀请制订阅服务。订阅费每年一万美元,订阅用户可以近距离接触记者团队,每月参与私人电话会议以及面对面简要汇报。
Lessin 是用自家资金来创办的公司,并且一直保留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比起多数同类公司,她的融资模式给予了她更多的独立性,减少了冲突。她不需要向任何风险投资机构汇报,也不必和其他媒体进行合作。
Lessin 拒绝透露初始投资金额,但坦言并没有「上千万美金……我没有开大额支票」。
Quartz 主编 Kevin Delaney 相信,Lessin 的 The Information 和他的公司所共有的部分特殊之处在于「两者都没有接受风投的钱,但却有着充足的现金储备;两者开始都采用了传统的融资模式,而且支出谨慎。」
Lessin 曾向 Delaney这位《华尔街日报》前同事咨询过如何开展订阅模式。「要实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很困难,」他记得自己当时这么告诉 Lessin。他们讨论过建立订阅用户圈子,其中核心的圈子由 Lessin 熟悉的硅谷社区构成。「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她需要找到她认识的一千个人,做下尝试。她自信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说。
Lessin 挑选了科技圈和金融圈的六个人,有企业家也有对冲基金经理,她认为这部分人能够代表核心订阅用户。她反复告知他们 The Information 会做的报道类型,并且以他们为对象来打造新的服务。
基于以上这些讨论,Lessin 制定了一套报道计划:The Information 会把重点放在独家内容和深度挖掘或者数据驱动的分析文章。她摈弃了科技巨头的公关机器和其他大批科技记者源源不断量产出的商品化的新闻流。
Lessin 还借鉴了她一些朋友比如联合创办了化妆品订阅服务 Birchbox 的 Hayley Barna 的经验,也决心围绕订阅用户建立一个社区,有活动,有可以发表评论的论坛,也有仅限订阅用户加入的 Slack 频道。
Lessin 最艰巨也最耗费时间的挑战一直都是寻找那些能够执笔,同时也能适应创业公司文化的人才。
她从《华尔街日报》中招到了几名关键员工:目前的副主编就是前日报老兵 Martin Peers,而两位明星记者,Amir Efrati 和 Reed Albergotti 也都来自于老东家。由于报酬丰厚,Lessin 还从《财富》杂志、路透社和《洛杉矶商业日报》等媒体招募到了人选。她邮件底部的自动签名看上去满载希望:「The Information 正在招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